衛蘭最新專輯終於正式面世 一隔就3年 其實上一張「E11」已經覺得歌路有點點開始轉變 今次新公司首發 歌曲風格更加比以往舊作新鮮得多 事前宣傳時,都強調會偏向新嘗試 衛蘭說過很想多加一點Jazz的風格 亦有多首比較 前衛/現代感 的 所以今次都比以往的感覺較大對比 若 喜歡/期待 較 傳統/大氣的曲風 可能會想得太多了 這次主要是玩 節奏/R&B/Jazz 的編曲 個人覺得衛蘭的 聲音/唱腔/口氣 絕對適合這類比較 玩味/特色味道 的表達 無論 風格/錄音/編曲, 都 很現代/很新 的感覺 整體音質都很清,歌曲感覺亦很清新舒適 死氣沉沉的市場中,絕對需要這種清泉 事前因為早早已有官方派台歌放在youtube 樂迷對較新穎的 歌曲/風格 持不一意見 什至對較創新的歌詞主題感到 反感/不能理解 這些不加以討論了,太沒趣 悶又說大氣歌曲太屈悶,新又說曲風與內容太新潮 我偏偏最喜歡這首內容所謂最「奇怪」的 以其市場上鮮有的輕快Pop Jazz曲風 帶有畫面感覺亦很順耳的歌詞內容 整體都沿著歌曲的固有意境一步一步進發 「纏住吻住春風吹住我嗎 纏住吻住鬱金香是你嗎 一呼一吸知道愛 一點一拍 逐幅逐幅戀愛定格 纏住吻住…
Month: July 2017
N6->Hugo->VE8
HKAVPE 2017太多人排隊試VE8 當時我決定棄權,真的等太久😴 倒不如周圍逛逛,看看Hugo 2,玩玩金磚🤤 這回合寫得不容易,因為這只IEM真的需要warm up很久才見真章😤 當然,是不是真的達到最極限的真章,我認為只有長期用家才更了解🤷♂️ 本次集中在一家耳機店試機,都分段在兩個星期內試了3次 最後確定了耳機取向及達到我認為合理的狀態才敢寫下這一篇🤐 不去這個店就好像只有代理那裡可以試機了 (如有更多地方可試,不仿再確認一下) *測試主要以中/港/台/英語等流行曲的 flac/MQS/DSD 為音源 *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,個別會選用7格(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) *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(大概); 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,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,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*灰格代表0.5 *除 整體配合性/高頻表現/中頻表現/人聲表現/樂器表現/低頻表現 涉及的主觀性較多,所有其他細項均主要以客觀性作定論 *某些細項會因 體積/音場/密度/分析力 這四個重要因數及其他相關細項而 左右/限制 其分數,例如 主觀性細項/音樂感 等等 *客觀性細項的分數應視為一個 指標/spectrum,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比較性; 相反,主觀性細項的分數越高則越優 *聲底細項中的 冷暖/厚薄/光暗/粗幼 會以4作為代表「中性」的臨界線,而此「中性」會被視為較接近現實世界聲音的像真度; 虛實會以7代表較像真的實淨聲音,4代表較鬆容的音色,1代表空洞的音色 *現階段我所祟尚的是 Hi-fi走向/全面平均/聲底足夠清澈如現實世界 的聲音,低頻合理足夠支撐下盤及營造足夠氛圍便可,人聲須要中性偏微暖且帶有稍強的高音attack及申延,中頻及樂器的戲份須要較多並能帶出應有的 音樂感/層次感/立體感,而 體積/音場/密度/分析力 會被視為繼聲底喜好以外最為重要的聲音基本因數 *我是耳洞細的,所以能確保耳膠緊貼耳道,使低頻不被削掉 *音量方面我會較進取,我自己不覺得大聲到轟,但我跟身邊的朋友比較,都好像聲量偏大一點 有必要就VE8交代一下其warm up的情況有多嚴峻。。。3次試機都花上大半個小時,才能感受到相稱它定價的實力。。。以下各部份我都會慢慢比較warm up前後的落差。 VE8屬於鑑聽走向的類別。這組合的低頻量真的少,20%已是warm up後的百份比,warm up前我覺得是少過20%的。高頻量方面明顯較多,而且warm up前什至覺得多過30%,這亦助長了整體畫面的光度。中頻就一直維持著差不多的量,主要靠人聲作支撐,樂器及音效的參與度稍稍偏低。 一上耳的感覺是聲底 冷/薄/少許虛,試機的大部份時間這3方面基本上都保持在3的狀態,要到測試的後期才距離中性拉近了一點。清是一直都頗清的,而整體音色都是較鬆散的那種,不過音色的線條上感覺是較幼的。至於這個鑑聽聲底的數碼味重不重呢? 數碼味較濃的都是上半場,下半場此味道已經殘餘不多,只是 冷感/薄感 仍會一直跟隨。密度方面很不錯,不過我覺得還未達到8。 這部份以個人角度來看其實是比較失望的一環,我認為VE8需要表現得更好,亦有空間發揮得更好。一切的導火線源自這種薄冷鑑聽聲底常見的毛病:…
N6->Hugo->GPH->Andromeda
仙女過去一年成為IEM大熱🔥 除了本身 聲底/質數 都不錯 其推力要求相信也是賣點 賣相見仁見智,我就超喜歡,這是最漂亮的綠色😍 性價比方面我覺得是正常,市場定價與其綜合功效相符 進一步探討,近幾年大熱IEM之中不乏 Hi-fi走向/清徹聲底 的型號 (大家心中有數吧😍) 如真的把仙女納入為大熱一份子,可見這類別的聲底絕對在市場上佔據著一個很穩固的地位 當然,其他每一種聲底也是必須存在的,那市場才能夠更圓滿🎧 音樂也不應該只有流行曲一種風格吧🎼 唱歌的也不可能只有張學友一把聲音吧🎶 近期有心水清的網友提出,聽感的參考性與其作者的聽感喜好有關鍵性🤔 這是很合理的論點👍 喜歡清聲底的會偏向評清聲底高一點,評濛暖底差一點 所以,我都認同有必要在往後的每一篇表達一下自己的聲音取向 當然,過去每一篇都已經「盡量」除去個人主觀性,而保留更多的客觀性 就算我對仙女的仰慕之情存在已久,本回合也必定對她的點評不會留手😤 *測試主要以中/港/台/英語等流行曲的 flac/MQS/DSD 為音源 *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,個別會選用7格(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) *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(大概); 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,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,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*灰格代表0.5 *除 整體配合性/高頻表現/中頻表現/人聲表現/樂器表現/低頻表現 涉及的主觀性較多,所有其他細項均主要以客觀性作定論 *某些細項會因 體積/音場/密度/分析力 這四個重要因數及其他相關細項而 左右/限制 其分數,例如 主觀性細項/音樂感 等等 *客觀性細項的分數應視為一個 指標/spectrum,並不存在絕對的好壞比較性; 相反,主觀性細項的分數越高則越優 *現階段我所祟尚的是 Hi-fi走向/全面平均/聲底足夠清澈如現實世界 的聲音,低頻合理足夠支撐下盤及營造足夠氛圍便可,人聲須要中性偏微暖且帶有稍強的高音attack及申延,中頻及樂器的戲份須要較多並能帶出應有的 音樂感/層次感/立體感,而 體積/音場/密度/分析力 會被視為繼聲底喜好以外最為重要的聲音基本因數 *我是耳洞細的,所以能確保耳膠緊貼耳道,使低頻不被削掉 Run-in問題真的說到很厭🤦♂️ 過去一年我已經於各地試過很多只仙女 它們存在著音色的差異是絕對不奇怪 特別是近期很多耳機店都設置了一個新的Campfire Audio IEM攤位 想必這些IEM大部份都是新開出來的demo,需要重新的run-in…
Joey My Secret Live 2017 @ 香港演藝學院
新系列: Live / concert 現場表演才與Hi-Fi信仰更接近 耳機重播系列常常可聽,別忘了乖乖買票看現場 回顧系列。。。 2017年3月至4月多場的容祖兒side track演唱會於灣仔演藝學院完滿結束 這算不算我看過最好看的一次演唱會? 如果以音樂層面/現場氣氛/共鳴程度/感動程度 來講,還是魔天倫part 1/part 2最有感覺 如果以勉懷/意義/互動/欣賞性,這次Joey的side track show在我心目中應該數一數二 如果自已透過網上售票網買票,買得到該要去還神。。。 早上一回到公司,早餐未吃就要上下其手 (一邊狂按電腦幾個視窗,一邊狂按手機,還要狂打售票熱線) 所以絕對體會到「識人好過識字」。。。 最近幾次演唱會都是拜托朋友才求到票 而且這次side track concert 的供票量極少 主要因為演藝學院座位只得一千多個 而總共好像開了約十多場 那就是不夠20,000張票 計一計,紅館好像開一場都可供應約10,000以上票量 但以往Joey一般都最少開10場8場 所以…供求跟本失衡 我一直留意著黃牛的動向 因為我是開show前2日才拿得到票。。。 之後還想找黃牛再看多次。。。 幸好有朋友多了票,才可自製encore。。。 而黃牛的售價一直都是原價的2倍-3倍,最前排的更是幾何級數。。。 是喔…總共看了2場 但別誤會…票真的超難買 所以我覺得今年真的遇貴人 票求得到,更是原價,還看了2次,位置接近完美。。。 講到位置,就該說說聽感了 第1場的位置是地面很正中的第6排 演藝學院的座位跟舞台距離比紅館來說,是非常接近 所以這真的畢生最近距離欣賞偶像的風采。。。 而這個距離與位置真的音樂欣賞性比較好,音效較震撼,音場很適當很平衡,音樂飄過來很到位,亦有Joey面對面直接唱給我聽的感覺 比喻說之前提過SPK的現場感及入戲感都比N6+Hugo強 而N6+Hugo就可以代入我在第2場的感覺 第2場的位置在上一樓層,較偏右的位置 面對面唱/震撼 的那些感覺弱了 音場的改變也非常明顯,除了距離遠了之外,偏右了的音場就失去了左右兩邊聲道的平衡 所以聽現場,其實位置正中才是首要考慮,前後只是其次 因為左右聲道的平衡才是基本,就像耳機左右音量大小不均的情況是必要解決的問題 當然…這是現場表演,其實每個座位都有其獨特的一番聲音體驗…
N6+Hugo vs WM1Z
金磚的測試都與上一篇的Tzar遇到我認為是run-in不足的情況 雖然大致上聲底特色保留得到,但不同地方的demo都有大大小小人聲音質的差異 最不對勁是HKAVPE那次,我真懷疑那run-in了多久🤔 人聲奇怪到不行鳥🦅🕊 (立體聲好像已經off,不然更怪) 那是很冷的電子聲音,少少虛,亦很鬆散 奇就奇在背景音樂其實沒問題,而且很好聽。。。😤 事後我認真思考過原因 其實除了run-in的問題,或許SXC8也有點關係 因為SXC8有少許把聲音調冷的傾向,亦會增加通透感 所以當初以SXC8配上金磚,人聲很可能被調到很冷,什至弄到虛 (刻意用這圖片作封面~除了視角上的好看/CD版面顏色與金磚及紅卜卜都很配,因Sony的旗下歌手進入了Sony播放器唱著她Sony年代的歌,意義上是很美妙的配合。。。)😍 這裡的金磚最好聽,各方面的發揮非常理想,人聲run得很中性帶少少冷,冷得來卻不乾,相反附帶了少許潤。。。這個人聲以中性偏冷來講,算效果很到位,很好聽,之前在其他地方聽到的不自然感覺都消失了👍 這裡試一試Joey及Taylor Swift的聲線,不自然的人聲感覺所餘無幾,人聲與背樂能夠自然地融合,會覺得有點冷,不過整體而論算是進入狀態👍 這是Sony專門店,而這一台也是奇。。。奇就奇在整體音樂體積彷彿被拉大了,每個聲音部份大了,因此樂器的細微效果及震動同樣被放大而變得更明顯,音場空間比一般demo也大了,不過所有聲音都比一般的demo都鬆了,所以我會有一種「它是被強行拉大」的感覺,並非「以密度與分析力配合優化」的那種音樂畫面放大。人聲同樣有點冷,Adele的沙啞位置是感到很勉強,而 許美靜-遺撼 也覺奇怪…因為她的聲線都拉長了很多…這裡描述的情況彷彿正在駁上了一台膽擴所發出的聲音。。。😅 帶出另外一個坊間千古的迷信…Sony的所謂音染之迷思🤔 請問何為音染? 又何為Hi-Fi信仰? 如果Hi-Fi信仰焗限了玩家只可用零音染的裝置,那實制上全世界只可能有1套零音染的裝置存在,就是播出的聲音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那套裝置🎛🎧 反而言之,只要播出的聲音有一分厚過Alin,一毫薄過Joey,力量一克重過Adele,一絲柔過Taylor Swift,結他聲像中提琴,bass量猛過中頻高頻人聲樂器,鋼琴尾音全部踩了pedal…等等…都是音染😩 原則上在市場上的每件器材故意被賦予了不同的/獨特的 聲帶,即使播出同一首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走出來,那又試問市場上有多少件貨會沒有音染?我代答: 如果世上還未有能100%還原原音的器材,那答案就是0,如果世上已有,那答案就是1 再補充…我不見得AK的音染比Sony的少 我也不見得金磚的音染比金菊花多 *測試主要以中/港/台/英語等流行曲的flac/MQS/DSD為音源 *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,個別會選用7格(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) *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(大概);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,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,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*灰格代表0.5 金磚的低頻量會相對少一點,而高頻相反會多一點(不過相差很少),人聲比例上也會多一點。聲底大致上變化不大,較明顯會覺得金磚比較中性偏冷,然後整體聲音會鬆過Hugo組合一些。 比到這裡其實也不是很好比,因為我覺得金磚音質上與Hugo組合太接近。。。2個聲音真的差不多,要分高下/分差別 真的有點頭痛。。。例如較關鍵的分析力,真的聽不出有高下之分。順滑感就大家都沒有AK光環,所以要求已經很滑的SEM9再滑的話,看來不用指望金磚了。 硬要找差異的話,金磚的人聲回音就削弱不少了。 那金磚的人聲表現之前說得它那麼差,現在真的沒有扣分的餘地嗎? 第一幅及第二幅圖片中的那2個店的金磚真的有說服到我,特別是第一幅那一家,令我覺得不用再刻意把那把人聲加暖都已經很到位很好聽。 前半部份的分析沒有高下,下半場就開始球來球往了。 金磚的音力會比N6+Hugo輕了一點,下潛亦有少許不及,這些亦連帶音樂感被減弱少許。雖然音力/音樂感 只帶少許差異,但實際上真的不難察覺,如較輕抒的 容祖兒–新貴 及 較活潑的 Taylor Swift–Blank space…
N6->Hugo->Tzar
為了盡量得到更客觀的測試結果,反覆測試是必然的 所以會經常走遍各地,為的可能只是測試同一件器材🏃 先感謝一眾寶號慷慨提供「試機服務」給這種奢侈品的消費者🙇 須知道上一個耳機年代,是沒有試機這回事的。。。😭 這帶出一個問題 如果測試結果不理想,例如對某耳機的性能與其價錢之間的合理性有懷疑🤔 就需要再找demo做測試 先不說demo跟正貨/公模跟CM 的聲音差異是否存在 更不說假demo/各耳機店的demo品質 有所不同 假設以上都市傳說並不存在/影響力很小 那就帶出下一個問題 所謂「煲耳機」的run-in問題 我不能準確掌握該demo是否已進入其最佳狀態🤷♂️ 先輕輕講一講run-in的迷思 這已是千古老生常談的極致 科學/求真心態 是絕對必要 不過別把自己想不通的,就必然否定,或者惘下判斷 要證實run-in這東西的存在大致有2個方法 第一是用科學儀器測試🎛📟 第二是實戰,聽多一點🎧👂 基於方法一是普遍大眾都行不通 所以在「試機服務」的時代 方法二就好很多了 以我個人的立場,run-in是100%存在 至於run-in的影響力有多大 往後的段落會基於本回的測試對像形容一下 然而本回的體驗,更令我感受到某部份玩家可能對run-in輕視了/低估了🤔 *測試主要以中/港/台/英語等流行曲的flac/MQS/DSD為音源 *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,個別會選用7格(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) *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(大概);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,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,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*灰格代表0.5 究竟run-in後的Tzar會不會飛?🦅🦇🐝🕊🐉✈️🛩🚀 好問題,值得正視 起初為了耳機線而比武招親,順路試試demo剛到步幾天的Tzar 店員用「六指琴魔」來形容它…在下佩服🎹😆👍 一上耳就有點失望,因為非常明顯是沒有run-in好 音場細小不堪,聲音濛暖厚散,更不要說什麼層次/鮮活/立體 以我的標準架構來說,音場各細項/三頻表現 平均得分大概只得3-4 以價錢來衡量的話,大概值$2,000港幣好吧 一個月之後到另一家很久沒去的店再試試 這個demo就不錯了,起碼聲音取向都明確了 聲音還是有點濛厚粗,不過音場已顯示出頂級旗艦的功力 而三頻質數及其他細微部份絕對需要得到改善才配得上它的價錢 直到前天那家耳機店的demo,我才感覺到自己對Tzar的了解才是剛剛開始,之前的體驗都只是幻影 那家耳機店果然煲得很足,要讚!! (可能有刻意去煲,或者多人試機,說不定的)👍 (題外話,不是每一家耳機店都會乖乖去run-in的) 以下Tzar的測試結果是基於這個run-in表現得最好的demo去定論: 經過這次2小時的試機,除了對run-in有感,亦覺得Tzar需要臨場的warm up,因為我試第一首歌的表現,到後期的表現,什至最後我再播開頭那一首歌,落差實在不少。。。感覺要服侍好這18個單元,真的要花多點時間和心思。和Fourte一樣,表面上ohm數很低,不過實際上要花的推力跟SEM9相約,Hugo的音量要開至黃色。 開聲會覺得有點偏向濛,不過warm…
N6->Hugo->Fourte
1964系列一直給我的印像非常好 主要因為系列之中大部份型號的聲底都很對口味😋 平衡/夠清/沒有遇過奇怪聲底的型號/口味頗大眾化 造工/外型上也很吸引/很工整的樣子🤤 它也算是近年頗進取的品牌之一 旗鑑一直更新,單元數目上更是主流市場中的主導者 不過本回要測試的,單元數目就比較少了 *測試主要以中/港/台/英語等流行曲的flac/MQS/DSD為音源 *下列圖表中大部份細項以10格為指標容量,個別會選用7格(因覺得沒必要用太多容量) *10格細項之中黃線代表著2017年之前IEM之能力極限(大概);而黃線後的部份是基於科技日新月異,新一代便攜旗鑑越出越頻密,所以IEM組合是絕對會慢慢超越黃線 *灰格代表0.5 先說明一下很少提及的電阻/推力部份。字面上電阻是10 ohm,不過實制上音量要開到等同SEM9的程度(Hugo音量的黃與青之間)才與我的慣性音量相約。三頻分怖中可看出中頻量與低頻及高頻各自的量拉得近了,而人聲就保持整體聲音約40%-45%屬正常的分怖量,換句話就是中頻較凹,特別是中頻樂器對整個畫面的佔有量會較低,也有人會形容這是圈鐵耳機衔接上的問題。以上2樣都屬於圈鐵常見的狀況。另外, tia Fourte在放空的情況下很容易感受到底燥。 聲底方面就並非很常見的狀態。。。因為有驚喜! 起初提起有圈會想到濛/過份厚暖 的可能性會出現,不過一上耳就知道這只是多餘的疑慮。。。聲音不是最清那種,不過絕對夠清,而厚薄/光暗/粗幼 均處於中性/適中 的程度,唯冷暖度方便感覺有點偏冷,伴隨著冷聲的那種不自然感覺於其聲底之中,不過只是非常非常少的不自然感覺。 整體聲音密度足夠說服我給超過7,但又並非像SPK般可以達到8。而聲音都偏向紮實/實淨。 這「3鐵」隊友的表現暫時未見十分突出。 雖然以單元所佔的百分比來說,分擔中頻至高頻的單元佔得最多,高頻表現大致上不過不失,仍在很小部份歌曲中處理得不好,例如Don’t you remember下半首歌,高頻開始出現得更多,連帶會有毛刺感,更不用說bridge的那段會刺得多厲害。。。而普遍歌曲中的高頻不過不失之中,亦不太有很特別亮麗/華麗 等等的感覺,所以以這級數的耳機來說,這方面只得6會讓我覺得不滿足(當然6本身已是很不錯的分數/很不錯的聲音了)。 中頻除非是很奇怪/像真度很低 的聲音,否則是很難扣分的。。。Fourte的中頻一如開頭所描述,中頻量是相比上少,參與度相對上保守。音質上,其中頻論像真度,層次感,仔細度等等,絕對沒有問題,只是基本上中頻作為普遍流行曲的命脈,Fourte中相關樂器的參與度真的不夠喉,情況有點像主角的戲份被綠葉的驚艷所掩蓋,而且樂器及高頻都同樣有點鮮活度/感染力 不足夠,就像畫龍未點精,或者說是聲帶未全開的感覺。 人聲方面算是有驚有喜。配合整體音力頗為重,人聲的「喜」主要在於歌手在Fourte入面都很會喊歌,情感上的激動感頗能突出。我覺得除了音力的輔助,其人聲高音申延都是功臣之一,什至是三頻分配上也有功勞。正因為中頻較凹而同時高頻保持著稍多的量,人聲跟隨著歌曲中旋律的向上發展,由較保守的中頻人聲轉上較進取的高頻人聲,自然會hold得住音量/情緒,高潮感就會較明顯。相反,可以用SEM9的情況作一個對比來說明。之前所講述N6->Hugo->GPH->SEM9的組合有很豐富的中頻,而低頻因GPH的關係變得稍多,高頻的量就變得較保守。假設這套SEM9的組合跟這一回的Fourte組合中的歌手分別演繹同一句由中至高的歌詞,SEM9會偏向在中頻紮實然後在高頻稍稍削掉,而Fourte就會相反於中頻保守然後高頻較起動。然而,SEM9靠就靠人聲高音申延/人聲高音attack 去抓回聽者在高音歌詞的注要力,而Fourte就以音量變化/人聲高音申延/音力 去演繹人聲激動感。恰好Fourte的人聲高音attack在這個格局中控制到很保守的程度,否則激動感有機會會氾濫。 「驚」的地方其實都不算很「驚」,只是音色上偏冷,人聲回音/空氣感/齒音 一般,所以綜合過之後人聲其實未能達7,主要因為較柔和的歌詞部份可以有進步空間,也不可能全首歌/任何歌都用力去唱,而且這把人聲也沒有AK般的圓/潤/甜去作調音輔助,也不像SEM9般的天生柔和。 順滑度是絕對良好的,只是也不像SEM9的絲質順滑,更不會像AK般的16/44.1聽起來像24/48那樣。 以3鐵1圈這個單元數目的角度來看,分析力絕對交足功課,不過是不是能超越7,就不太認同,應該有的細節絕對存在,較複雜的歌曲部份亦控制自如,但就聽不到像SPK般「每個聲音部份爭相搶戲」的那種分析力。 來到低頻表現就開始進入戲玉了。 Fourte的低頻體積較肥大,低頻量亦佔整體約30%-35%算頗多,並非很滲出來那種而是偏向很定點的那種,不過就很鬆很舒服,不會覺得低頻過份或轟。。。所以那是存在感強,畫面佔有度強,量稍多,但鬆而不令人累,而層次感/仔細度 亦無可挑剔。下潛方面輕易到胸腔,但因低頻始終較鬆,未能達到胸腔中盪氣迴腸的境地。而這次我是一直站著試機的,到了Hotel California前奏的左邊手鼓,打下去的震盪是除了以胸腔作了基本的支點之外,整個左邊身是會微微感受到鼓震的,不過別誇大,是很微很微感受到的,不難察覺,我亦之後換SEM9為這效果作AB test,鼓震一樣會有,不過就更輕微了。 動態成為Fourte的大絕。。。。。。 其音樂感要用血脈沸騰來形容。。。。 果然是圈。。。 這受惠於低頻/高頻 與中頻形成較明顯的對比,形成一個頗為層次分明的三頻格局,利用聲量來帶出音樂的起伏感。再者,上面形容過的人聲風格也是基於這套三頻格局而定位,是很有力/有情緒 的人聲。然後就是量多而不重的低頻培養氣氛/情緒,加上整體音力頗重,亦衍生非常有勁有質感的鼓帶動氣氛/節奏,配合一個稍為明快的音速及突出的彈跳力,整個音樂環境非常生動活潑。這裡再次以固有SEM9組合作對比,因為SEM9營造音樂感的方法是建基於其全面的質數,把華麗/仔細/有層次 的樂器/背景音樂 先豐富其中頻,然後三頻分別各自已經有足夠能力做得到音樂起伏之感。相反Fourte的音樂感就很靠力量,然後以整體的配合去做出聲音的起伏感。 重點想提一提hihat/crash 的表現,因為這考驗不少圈的能力,而高頻太多太光亮亦很容易弄尖弄散這個聲音,不過Fourte在這方面控制得非常好,保持著這個聲音的真實/耐聽。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