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PH之2個月銅綠篇

搞清楚,這一回絕非想帶出任何負面的信息😔 說一說背景。。。 我家確實是潮濕的,而且我那個房間是特別的冬涼夏暖,特別濕的😨 之前的2條SXC8都用了很久,卻沒有發現有異樣 所以我一直以為我房間「應該很安全」🤔 GPH 5月尾入手,距離現在剛剛好2個月左右 我每天都最少用上3小時以上,進進出出不同地方 而且進出的室內地方都會開冷氣的,包括回到家中的房間❄️ 而我房間是有個電子防潮箱的⏲ 這個故事教訓了我 燒錢買金買銀玩音響 隨隨便便懶懶閒閒,會有惡果的😵 上星期去深圳2日1夜 開心玩完發燒友聚會 回港後就發覺GPH的前段隱隱綠綠了。。。🤢 綠的地方主要是在貼耳後骨的那部份及接近頸部的部份,都是體溫較高的地方 所以我猜測,是不是我太暖男了,體溫暖暖加速了某部份的耳機線氧化情況?🤔 其他線身部份是完全沒異樣的。。。🤷‍♂️ 我沒有把責任歸咎於第三方 反而是內疚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好GPH,太大意了🤦‍♂️ 耳機線隨年月氧化是自然界之定律,銅氧化變綠色亦是正常現像 (不過2個月真的有點出乎意外😇) 現在聲音上還未感覺到有異樣 不過心理上就真的有點不舒服🤒 所以各位謹請行多一步,別嫌麻煩 否則後果自負😩 題外話…今天還聽到GPH於AV Show 2017會有特別版 調音跟普通GPH還會有點不同🤤 別再說了…越說GPH越心痛。。。😭 試可以試,但破財的點不想破在耳機線。。。

音樂 x 起雞皮 x 性格

挺有趣,想了很久貼不貼出來🤔 還是很喜歡這篇文章📄📃 大家可一邊聽歌一邊自我觀察👁👁👀 轉載自一篇學術研究(不難明): 音樂 x 起雞皮 x 性格 環境/感覺/思維/特別是音樂,等等因數對人做成刺激,可令人震動然後起雞皮😖 通常是音樂的起承轉合/瞬變/動聽到引起共嗚就容易觸發 透過音樂的實驗指出 喜歡沉殿於音樂之中/喜歡預計歌中變化/邊聽歌邊幻想音樂內容都較容易起雞皮😖 亦推斷出某些性格與起雞皮的頻繁成正比 如愛幻想/沉殿於感覺中/唯美/好奇/喜歡新鮮感 等等。。。 性格上也分類為感知上/思維上 而思維上的性格特點(如愛幻想/估計音樂中動向)會比感知上更容易觸發起雞皮😖 https://theconversation.com/why-do-only-some-people-get-skin-orgasms-from-listening-to-music-59719 (refer to the article “Why do only some people get ‘skin orgasms’ from listening to music?” by the Author – Mitchell Colver)

是時候回來

是時候回來了。。。 閉關差不多一年,當初有點退燒的感覺 (退燒的意思是暫停考慮購入新玩具😅) 當然音樂還是與我常在,每一天每一夜 實際上,我與音樂有越來越多不同層面的接觸 隱形原因有懶,有忙,有其他引誘 此刻現身,其實也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購買欲重現,可能是繼續自己的理想 沒關係,隨心 做人如果可以事事隨心其實很幸福

很久沒去的AV2000…

有些舊貨已不見了(是好事😅) 例如心愛的IE800…Earsonics 系列。。。等等 較引人留意的是那堆DAP, 蠻update 的 巡視業務途中。。。發覺。。。 🎼「我 終於懂事了 放愛自由了 愛錯過的那一刻」…🎵🎶 老板會播這首😘 (因老板貌似年齡層不配合😅) 識野👍👍👍

流口水之地

音樂之寶庫。。。 感謝政府。。。 個人感覺這是政府做得最好之事。。。 極冷門、罕見、找了很久的, 應有盡有 現在這段日子是我有生之年花最多時間留在圖書館。。。

Earsonics SEM9之CM頭版本

話說4月頭入手了SEM9 其實自上年影音展後入手Velvet,至年初SEM9正式發售,再到到入手SEM9前 一直都有留意SEM9的動向及表現等等 3月左右有燒友在Headfi留言說4月開始SEM9會推出CM頭版本 絕對是用家喜訊…MMCX真的太容易接觸不良 要很細心照料跟定期清潔才可解決問題 期間我到灣仔店試過2次SEM9,一次年頭剛發售幾天 一次便是在3月…這一次試完後已萌生歪念。。。。。。 最後到4月頭就守不了寡 這不是故事的重點 買之前我到處問過幾間零售,CM頭版本是否屬實 講實話,我也當個sales,所以…聽了他們的回覆當然心裡有數 那2間零售就不說了 他們的一貫回覆,就是第一: 沒有收到此消息 第二: 做CM頭版本的機會很低,原因是以下以下… 我不是責怪,講真見怪不怪 只是說,很多時候,燒友的消息更通更準 怪也怪自己太心急 留下一堆藉口要自己盡快入貨(「未用過MMCX我就現在體驗一下吧」…等等…) 怪不得該兩店當時的SEM9大減價

音響修養

玩音響也能體會人生百態 想講講以下3種玩家, 不難在各個有關討論區及社交音響群組發現: 1. 氣勢強勁,一出口不是起勢罵就是取笑,說話難聽至極,越難聽好像越覺得自己很幽默,專門找人錯處,相信過程中應該蠻有滿足感,潑婦罵街 是音響界的文化如此? 還是香港的風氣及特式? 擊進份子與音響掛勾? 2. 一副高高在上、清高、像是博士級的音響學術研究者,滿口理論其實未必是壞事,但以理論知識去否定其他玩家的主觀感覺,是否恰當? 最常見的情況,引用不是自己做的實驗/AB test、引用他自己覺得可信/權威的資料來源、以某位權威/公司/大師對某產品的所作所言而推斷出有關產品的得與失、以學術理論為世事之所有、斷言玩家的個人聽感為錯覺、動不動就以「金耳朵」作恐嚇…等等…最後亦會斷言, 音響生態應凌架於經濟學, 不應以世俗之營商常識運作,「音響界所有產品價錢應以其成本為主要定價因素」,「產品食水深是其公司的劣行」 這是比教書呆子、理論型、但僅精於某範疇的學科、未必認識經濟學或生意營運、實淺較少(包括其朗朗上口的各種科學測試、或叫他以極低/合理成本去造出一件好產品卻造不出來)、也會帶有少許偏激與憤世 3. 第3種是近期在社交群組見到, 是第2種的相反, 某產品/科技連試到沒有試過就斷言是欺神騙鬼…事源是好幾件較冷門、不常見、新奇的科技產品據說能消嗓, 從而令音質少許提升…客觀說, 只看物件表面, 真的難以置信其實際作用, 但這真的單靠肉眼就能看得穿? 面對自己不了解的東西, 應該立即關門、迅速否定? 這跟「地球是方不是圓」、「這世界一定沒有外星人」沒分別 這是類似反科學精神、不求真、只用僅餘知識與感覺面對人生、同樣帶有激進 總結想說, 因為人的不完美, 或者說人的劣根生存在, 人類置身每一個範疇都會有不恰當的事情發生: 踢球沒球品、打牌沒牌品、練功沒武德、等待…各門各派, 不約而同, 皆有內修的部份。音樂本身屬於陶冶性情、能動能靜的良好嗜好。 音響修養, 個修字是「修」, 不是羞辱的「羞」  

One Life Music 113

19th May 2016 01:00左右, 終於承認,為音樂而發燒 一路走過很長的時間,慢慢迷上耳機器材 玩到現在,有一點進步,亦覺得是時候了 30而立,今天開始經營這個由我建立的音樂世界 「One life  會有那一天」 繼續燃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