錄音室原裝母帶 – Alin – Everlasting…best and more

這個話題可以啟發一些聽音樂🎶的哲學🤔

當代智能電話📱、串流📡當道
聽音樂🎵附帶著一種取捨關係
說的不是付多點💰或付少點錢💶的那種
是方便與聽感質數的取捨
幸福是我們有自由選擇
但悲哀是我們往往錯過好的事情
所以…希望所有人包括未初燒未入門🎧的朋友
不要錯過,並珍惜每個音樂🎼階段所帶來的美好

最近又看到老生常談的話題 –> 手機📱推耳機🎧的迷思。。。🤔
我常常感覺「推力」2字經常被濫用
推力一般只解作音源滿足耳機🎧電阻的能力
而且不要搞亂「推力」「音色力度」,兩者是分別形容兩個不一樣的東西
推力對音質的影嚮只是冰山🗻一角
音質/音樂🎶最終表現還要看音源的線路/解碼/材料/底板/調音等等。。。
一件初級器材配一件高級器材,因發揮不到高級那件的真正實力
是一種浪費,對,但也是人生必經階段,很平常,也是一種玩法
(正如許多日常生活中的處境,例如學歷與職業的落差。。。😭)
我用SEM9Hugo作為固定的出街組合,是浪費了Hugo,因為Hugo的實力是可以支援初級家用機
不過我覺得這樣餵飽SEM9令出來的output非常理想,也暫時找不到代替品
手機📱推不推到名貴耳機🎧,跟本不是重點
重點是自己選擇怎樣建築自己的音樂🎼世界
建築的過程甚至比建築的結果更有趣
「應該珍惜過程還是結果」,自己思考吧
音樂在人生中也只是冰山🗻一角

而我就反其道而行
近期想買DSD/SACD📀,衝擊一下自己與自己的器材🎧
DSD/SACD📀一般都與老歌掛鈎
不過沒差,很多老歌/老歌手👴🏻👵🏻都很喜歡

Everlasting...best and more 2 (master 24-48, master-up 24-96) - Alin 黃麗玲.jpg
(隨Hifitrack購買音樂附送)

 

閒逛Hifitrack…(各位有其他網站推介嗎?要華語流行曲)
原來有Alin這張精選專輯💿!?
不是DSD,不過,是母帶🎞😍🤤
(在這裡講清楚,以免惹來有趣的討論…這裡母帶是指hifitrack提供之「錄音室原裝母帶」之「音檔」,別誤會我直接插了耳機到那磚實體母帶聽歌,詳程請參考hifitrack及Sony對「錄音室原裝母帶」的解釋)
也有提供母帶🎞的升頻🔝版本
關於WAV vs FLAC, 母帶 vs 升頻, DSD 原生 vs 非原生。。。這些迷思/討論其實都看過不少
都是關於原理、技術、聽感、測試
玩到這境地上,需要再次認真思考🤔
究竟要選擇真,還是假?
要選擇hifi走向,還是聲音上可能更討好的加工品?

先不討論什麼才是真正的失真,現在針對自己所選擇的方向性
High Fidelity,高保真,乃音響界一大信仰
以現在的情況,母帶🎞就是hifi,因它就是錄音後、然後混音後、壓縮成發行CD📀的格式之前的產物
簡單說就是工程師👨‍🔧心目中最理想、最原汁原味的調音/狀態
換言之,壓縮成CD💿格式(降頻⬇️)及升頻🔝等技術就是故意製造偏離工程師👨‍🔧原創之失真
我會選擇相信工程師👨‍🔧的技術/偏好
他的目標是做好他的音樂🎶,調到他/有關單位認為最好的狀態
三頻質與量的安排、樂器🎹🎷🎺🎸🎻🥁擺位、音量大小、人聲比例等等。。。
都主要經他悉心設計/安排
而且我也非常好奇最原創的究竟是什麼樣貌的
比喻選老婆👰其實也是一樣,看你好奇她的原貌👩🏻‍💼還是享受她的化妝💃🏼
就這樣的分析,我才選擇hifi作為繼續音響之路的路向
也有一點點是因為自己性格上的喜好
當然玩音響一定會有偏離原創音色上的偏好
不過在主要軌道上都會跟著原創然後作喜好上的微調

最後聽感的部份…都花了幾天的時間,間段測試
器材方面應該足夠仔細去觀察微觀變化的
N6 –> 普通coaxial線 –> Hugo –> plusSound Exo GPH –> SEM9
我事先已經有「失戀無罪」16bit/44.1 (CD💿),然後買了整張專輯的24bit/48母帶🎞(簡稱”master”/”master音檔”)
再買多一首「失戀無罪」的24bit/96母帶升頻🎞🔝 (純粹因為「失戀無罪」是代表作)

16bit/44.1 vs 24bit/48母帶master
過程與結果其實很快很簡單
甚至可以說是一耳👂/兩耳👂🏻👂🏻就能爽快作判決
– 首先master🎞的音與音之間更加密切與無縫,因此觸發以下效果
– 因此最明顯的是連接性一致的增強,密度增加,整首歌更加順滑,可比喻成所有稜角都被磨圓了,起初什至覺得有點聽到AK的氣味。CD📀的空隙感比較上大一點,我用「失戀無罪」去作比較點的時侯會較困難,因為整首歌裝飾上都較複雜,也帶pop rock🤘味道,音階跳動較多,因此空隙感問題有點被掩飾了
– 人聲的連接性與順滑感令歌手在感情表達更豐富。感覺上空隙感會削掉感情表達的連系 (例如「不是不滿足」中有幾句較長的句子,Alin有唱出更多感覺,而且有一句很深刻聽到她很想換氣,CD📀就相對削弱了這些感覺)。轉音/滑音/申延/回音等等都更漂亮順暢
– 樂器🎻🎸🎹🎺🎷🥁表現的變化也很明顯,會更清脆,特別是弦樂如小提琴🎻,拉出來更一氣柯成,也能表現出它現實中在每一下拉弦及推弦應有的大細聲變化,聲音更貼近真實
– master🎞感覺是清一點
– 因密度增加,聽出來更豐富更飽滿,會有分析力更好的感覺,或者說音效更明顯,各種類的聲音擺位及分離度更分明
– 母帶的整個畫面感覺上是真的比較和諧🤤
– 所有抒情歌基本上都是一耳👂分出勝負,原因是拍子較慢,而且普遍是一組一組較平坦的音階組成,因此滑音/連音/慢起慢伏的效果更出色及明顯。感覺特別深的有「我很忙」、「寂寞不痛」等等(可能因為2首歌都有用小提琴🎻)
– 三頻的量及音場沒有明顯變化

24bit/48母帶master vs 24bit/96母帶升頻
這就要花上幾天才能得到較肯定的答案
特別是「失戀無罪」真的很難分
– 密度”好像”有增加 (但很少很少)
– 人聲的回音/特效”好像”更明顯 (但很少很少)
– 色音”好像”光鮮了一些 (但很少很少)
– 三頻的量及音場沒有明顯變化
之後忍不住買了「等你」 24bit/96母帶升頻🎞🔝
感覺”好像”大致一樣。。。

測試結果其實比想像中好,沒有想到CD💿跟master🎞會有一耳👂分別
結果也吻合傳統理論/技術上所形容/解釋的16bit/44.1及24bit/48/96
至於母帶🎞及母帶升頻🎞🔝就要多加研究及測試,什至再加入原生DSD及非原生DSD等等樣本
今次結果無疑肯定了音源在整套組合表現上的重要性/關鍵性
相比CD,錄音室原裝母帶master🎞真的有點「返唔到轉頭」🤷‍♂️
我會專重玩法不同的玩家: 例如用電話📱推,例如用DAP聽串流📡…等等
但我鐵定會繼續優化自己的組合,加強音源的質數

最後,選出了專輯最後一首歌 –>「等你」作為本文的片尾曲
因為買了這專輯才認識了這首歌,之前真的沒聽過😮
少有以結他🎸作主奏Alin的作品

「等你的好消息 卻等不到半點安慰的話語」
「等你也好想你 卻等到了鋪天蓋地的淚雨」
「(I MISS YOU)」 <– 好毒好毒🤤
「我開始不再相信 童話中天荒地老的約定」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